Physical Address
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
關於「粒線體」之筆記

兩週前看了【初日會客室】「逆轉90%的慢性病,關鍵就是粒線體」這部影片後,非常興奮,跟我最近在研究怎麼用科學的方式讓自己身心變健康非常相關。

裡面提到很多很棒的知識,整理如下:

粒線體介紹及基本的運動生理學

  1. 粒線體是人體細胞內的小小胞器,它是人體的能量工廠。把吃下去的食物變成能量,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粒線體。
  2. 人體用來運動的肌肉叫做骨骼肌,大概可以分成第一型慢縮肌纖維和第二型快縮肌纖維。
    • 慢縮肌纖維收縮的速度比較慢,但是比較不容易累,它富含微血管和粒線體,外觀看起來是紅色的,專門從事低強度高耐力的運動,像是慢跑等等。
    • 而第二型快縮肌纖維剛好相反,它收縮的速度很快,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力量,但是不持久且容易累,微血管和粒線體比較少,所以外觀看起來偏白
  3. 人體用來產生能量的系統主要有三個,分別是磷酸系統、醣解系統,以及有氧系統。前兩種不需要氧氣參與,所以歸類為無氧系統。人體產生的能量叫做ATP,它是我們體內細胞傳遞能量的「能量貨幣」,而粒線體就是我們人類的發電站。它就是有氧系統中用來燃燒脂肪和血糖,進而產生ATP的地方。所以它的數量和品質,決定了我們人體的代謝功能是否正常。(以上資訊部分來自於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 – Zone2訓練)

粒線體與運動之間的關係

  1. 能量生產:在運動期間,我們的肌肉需要大量能量,以支持運動和肌肉收縮。這些能量主要來自於三磷酸腺苷(ATP),這是細胞中的能源分子。粒腺體是細胞內主要的ATP生產者,它們通過細胞呼吸過程合成ATP。因此,粒腺體在運動中加速ATP的生成,以滿足肌肉的能量需求。
  2. 氧氣需求:許多運動需要大量的氧氣來支持ATP的生成。粒腺體中的ATP生成過程需要氧氣參與,這被稱為有氧代謝。運動中,呼吸和心臟系統會提供足夠的氧氣,以確保粒腺體能夠高效運作。如果運動強度較低,身體可以更多地依賴有氧代謝,並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中生成ATP。
  3. 乳酸和無氧代謝:當運動強度較高時,例如高強度的運動或瞬間爆發力的運動,身體可能需要更多的能量,而這超過了有氧代謝的能力。這時,無氧代謝進程會介入,它通常不需要氧氣,但會生成乳酸作為代謝產物。這種過程是臨時的,並產生較少的ATP,但在短期內提供了額外的能量。
  • 粒線體基本上有兩個能量來源,它可以燃燒葡萄糖,也可以燃燒酮體。但印象中是會選擇優先燃燒葡萄糖。

飲食

  1. 現在我們的飲食大多都是碳水化合物居多,精製的澱粉如麵包、蛋糕甚至米飯,都會產生葡萄糖。所以粒線體當然是先轉化葡萄糖。
  2. 但問題來了,轉化葡萄糖會產生自由基,這個自由基會破壞粒線體。專有名詞叫做粒線體自噬。所以近代人常有的三高往往是來自於飲食的習慣出了問題。無法讓粒線體有效率地產出能量(甚至粒線體被傷害)
  3. 飲食的解法是低醣飲食。這個要研究一下怎麼配合比較好。
  • 癌症不是基因疾病,是代謝疾病
  • 精神疾病是可以根治的

哪些運動可以鍛鍊粒線體

  1. 低強度的zone2訓練(如快走、超慢跑)可以提高粒線體效率
  2. 高強度的間歇性運動(如HIIT、TABATA)是增加粒線體數量
  3. 所有能堅持下去的運動,都是好的
  • 最後提到一個生活策略是多多接地,打赤腳,踩踩草地,平衡電位。

最後關於呼吸的策略也是我很好奇的方向,目前知道在呼吸過程中搭配「斷氣」,是能夠有效穩定心神、提升專注力的方法,一般來說有兩種:

1、吸—憋氣—吐,反覆循環

2,吸—憋氣—吐—憋氣,反覆循環

這部份上週的通勤策略有提過了,就不再贅述。以上是關於粒線體的小小筆記,後續假如有任何補充再隨時修正或補上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