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
法鼓山 – 精進禪二

  我在上個月底為自己安排了一個禪修營,主要是因為距離上一次已經是將近五年前,這五年之間,忙著工作、認識另一半、換工作、結婚、看房、買房等生活變動,靜坐冥想時往往充滿散亂心,或是昏沉,效果不彰。想藉著這次機會再把感覺找回來,持續在禪修的道路上精進。

以下是我在法鼓山的禪修歷程:

2017/9/16-9/17 桃園齋明寺 初級禪訓班
2019/5/17-5/19 桃園天南寺 青年禪二
2019/12/28-12/29 桃園齋明寺 中級1禪訓班
2024/7/26-7/28 桃園天南寺 精進禪二

  非常感謝老婆願意讓我去這一次的禪二,畢竟在這過程中會處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狀態,手機會被收走,禪寺工作人員會提供一組緊急電話,我在參加前先一一跟家人說明這幾天會不在,要他們放心,真的有重大事情再打這支電話。

  我在星期五的晚上前往桃園天南寺,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。我們一到以後,先讓我們去放行李,待報到時間一到,大家集合在禪堂裡,由法師講解這幾日的規矩,包括禁言、打板、以及每個人的出坡任務(出坡就是每個人會有的工作項目,可能是打掃,可能是在用齋後洗碗或清潔等等)。我記得第一天晚上我睡得很不好,天南寺已經是法鼓山系統聽說最舒適的環境了,兩人一間寮房,而非其他寺院聽說是睡通鋪。但仍然會有遇到同寮房的人打呼的狀況,以及無冷氣,床板過硬不舒服的狀況。我記得五年前我睡得還算習慣,但這次很明顯感覺床板好硬,我整個晚上翻來覆去,雖然十點就熄燈,但我應該仍是到凌晨一點多才睡著。

逆境中觀念頭

  這次帶我們的法師是常貴法師,他為了讓我們專心一志,避免一直想著待會要做什麼什麼時候要吃飯,而升起「期待心」,影響禪修品質。於是採取了「無時刻表」的方式,集合前會有一系列的打板或響鈴提醒。結果就是這樣,讓我在第一天早上遲到了。..

  當時我記得五點打板,叫大家起床,我與同寢的隨即起床盥洗,我一心以為六點才要集合,於是盥洗後還在房裡唸金剛經,大約五點四十分左右進到禪堂。一進到禪堂發現大家都已經集合正在做八式動禪(放鬆活動,有八種動作),而周圍很多人跪著,我也隨即被監香人員引導至旁邊要跪香。當下心裡不由得升起一股不甘的念頭,想著「昨天又沒有說清楚是五點半集合」,而且我算是倒數第二位到的吧,許多人跪了一陣後就加入活動,只有我與另一位同修多跪了一陣子。除了不甘,同時也覺得好笑,這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,讓我看看自己處在逆境中,會有什麼念頭產生。

  兩天的活動主要是禪坐、看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(教導我們在禪坐時會遇到什麼狀況,怎麼排除,深深感覺相當受用!)、做瑜珈動作暖身、再來仍是不停地禪坐。我記得上次去青年禪二,法師除了禪坐,有幾炷香讓我們拜佛,或是行走禪等等,這次的法師主要讓我們專心致志地禪坐,坐好坐滿。

大死一番的心理準備

  這次一開始的提醒事項中,在最後一項有提到,聖嚴法師提醒我們打禪,首先要有「大死一番的心理準備」。當下我還不懂,到底是要死什麼?是這些世俗眼中的苦行(如禁語、吃素、消除妄念)形同是讓世俗的自己死去嗎?不過在第二天的晚上我就懂了,我記得在第二晚的最後一柱香,放了聖嚴法師的開示,講打禪會遇到的狀況,以及怎麼排除。其中講到打禪有四個階段:散亂心、集中心、統一心以及入定。在散亂心時會遇到念頭太多,或是昏沉的狀況,昏沉時可以試著張開眼睛,以及更改數息的順序。在那一柱香裡,我便試著照這些方法去做,每每遇到昏沉,便提醒自己「回到方法」,以往我一直以為睜開眼睛會讓自己分心,六根中的眼根會與六塵中的色接觸,而無法專注,但當昏沉時,眼睛睜開,反而盯著某一特定的點,念頭仍然能夠集中;同時我改變從一到十的數息,試著奇數從一數到十九,接著從二數到二十。專心在方法上以後,漸漸地就不昏沉了。

  不昏沉以後,隨之而來的是身體上的感受,因為我習慣雙盤,在經過三十分鐘左右腳踝會開始痛,以往我可能就直接放棄,把腳放開。就在這時候,我想起了師父說的「大死一番」,啊,原來就是這樣啊,死的意思是讓身上的痛,痛到一個極致,痛到死為止。於是我不放腳,就讓它繼續痛,同時把注意力放在數息上,放在呼吸上。這當中無疑是痛苦的,我感覺這像是我平時的長跑,身體累翻了,感覺快不行了,但我依舊將注意力放在每一步上,如同現在的禪坐,每一次呼吸就是每一步,我正一步一步朝終點邁進,呼—吸—呼—吸—,在某一個剎那,我感覺某個關卡過了,身體緊繃到一個極致後又放鬆了,反覆幾個循環之後,引磬聲響起。「我完成了。」原來大死一番是這樣。以下是我查到的聖嚴法師的說法: 

  禪法即是最上乘的佛法,禪的訓練,便用奇特的絕路法門。也許你們已聽說過,來我們這裡打禪七的第一個要求,便是要有「大死一番」的心理準備。死什麼?是死掉一切的依賴心、期待心、得失心、欣厭心、畏懼心、貪著心、追求心等。想要開悟,便不能追求開悟;若不能大死,就不能大活。

    —《拈花微笑》聖嚴法師著

每一炷香都不容易

  有了這次經驗,第三天我每一炷香幾乎都有坐進去,不敢說到達統一心,但集中心是有的。最後一炷香是自由香,也就是可以到寺院的每一個地方擇一個地方進行禪坐。我選擇在一個樹下坐,蟬聲大鳴,陽光烈焰,才坐十分鐘便感到汗一直冒。不由得有念頭升起「哎呀倘若是在禪堂坐,吹著冷氣該有多好。」、「我真的可以坐完整柱香嗎?」等等。但隨即提醒自己回到方法,注意眼前當下,一眨眼五十分鐘也就這樣過去。心得是,每一炷香都不容易,每一炷香都是新的開始與結束。

結語

  最後分享時,發現許多人的目標都是禪七(法鼓山系統要參加禪七,需要參加過初級禪訓班,以及兩次禪二的經驗)。我目前還沒有這麼遠大的目標,畢竟要請假好多天,但有參加過的人都說一定要參加一次,讓我深感好奇。我們這次總共206人報名,法師依條件篩除到剩下120人,其中20人因為行前的颱風等緣故,無法參加。總共參加人數是100人,男女比例大概是1:3。參加的人從台灣南邊如高雄遠道而來,甚至還有從上海、澳洲過來的。讓我這個新竹仔心生感激,參加成本算是小的了。

  以上,是我這次參加禪二的心得,回來以後的確會懷念那兩天兩夜,不說話,專心做每一件事的時時刻刻。期間常常想到電影《我的完美日常》裡主角的狀態,這部片相當推薦,裡面也幾乎是以禪行的方式在過每一天,有機會的話再來多說說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