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「我知道早起跑步很好,但我就是爬不起來。」「天氣太冷了,我只想待在被窩裡。」「我早上有例行待辦事項,沒辦法再加上跑步這項。」「下午、傍晚也可以跑啊,為什麼要早上跑?」…以上,皆是我曾經告訴自己的話,那為什麼我最後還是選擇早起跑步了呢?以下請容我娓娓道來。
今年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:跑馬拉松。為此,在談任何課表以前,要進步,跑量的累積是不可避免的。於是就面臨了一個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:什麼時候跑?之前的我都是選擇下班後傍晚跑,但試了半年以後,發現下班跑又會面臨到幾個問題:
面臨上述這些問題,最終的結果就是半年下來,我真的很難在平日下班後進行跑步訓練。看起來早起跑步的確是最好的選項,於是我便下定決心早起跑步。為此,我給自己設定幾項條件。
一開始只求建立習慣,且平日還要上班,故跑的距離必須要是可負擔的,但同時在心裡的份量又不能太低——必須要是大於「出門跑步的準備工作」的份量。舉個例,對我來說,一公里以內的這種距離,就會讓我覺得「我都花時間準備出門了,結果跑個五分鐘就回來,好像沒有訓練到似的。」但五公里對我來說,可能要跑將近三十分鐘,加上暖身、收操、盥洗可能會壓迫到太多時間。所以我最後設定了「那就先從每日三公里開始吧!」先給自己一個恰可達成,完成後有心理滿足感的目標。
題外話,恰好在建立這個習慣的同時,我正好聽到跑步不要聽EP97《哇賽!跑步的感覺滿爽! ft.蔡宇哲》這集。裡面蔡醫師提到許多跑步與生理/心裡的關係,以及如何建立起跑步習慣,我覺得很棒,非常推薦。蔡醫師在裡頭提到,美國有一個美國連續跑步協會,裡頭定義每天至少跑一英里(大約1.6公里)稱作是有跑步。而目前的紀錄,是55年七個月零六天!
這貫徹了所謂「沒有奇蹟,只有累積」這件事。加上當你建立起這個習慣以後,你便不希望打破它——試想,倘若今天只剩下四小時,你還有時間去跑點步,而你維持了這個習慣已經100天,是現在動身出門去跑步容易呢?還是停止紀錄,再創一個100天記錄容易呢?
評估了上班時間以及上班前待辦事項(像我的話就是唸經,可能有的人必須要準備早餐),我初步決定早上五點起床跑步。我設定了上午4:45及5:00兩個時間,Garmin手錶可以只設定震動的功能對我而言超棒,如此一來便不會吵醒枕邊人。另外,由陳彥博在張修修的訪談中得到的靈感-你必須要排除任何可能會阻止你出門的事物。於是我將隔天要換的衣服放在床邊,減少還要走去更衣室的距離。如此一來我就可以起床-換裝-出門。
從上週二開始,我每天上午五點多出門,跑完三公里後返家盥洗,唸經出門。因為只有慢慢跑,所以早一個小時起床,精神並沒有影響太多。其中星期六我有讓自己休息一天,因為連續四天跑步下來,其實有累積一些疲倦感,Garmin手錶提醒我要多休息2小時。今天星期天早上繼續出門,出門時微微飄雨,因為是假日可以跑久一點非常開心,從天黑跑到天亮,有種自己是這座城市最健康的人之一的成就感。(源自跑步不要聽EP74《吸收日出時的天地精華 Ft.朱開宇》XD)
早晨跑步有一種特別的魔幻時刻,那就是路上都沒人。有一種「城市彷彿被你獨享」的感覺。(可能我這一區跑步的人較少XDD) 我在家附近的重劃區設定了一段距離,跑完一圈大概是一公里,如此一來,跑完三圈便可以收工。此時路上出現的人(如準備開門的早餐店、咖啡店亮起的燈、甚至是路邊休習法輪功的人們)都可能是心中的盟友,對這個世界不由得升起一股感恩之情。
以下是我為了建立早起跑步進行的項目:
最後,你可以想著,你並不孤單,有許多人都與你一起,如這篇新聞所說,讓我們一起加油!
「你可能有個最糟糕的一天,但好處是你可以轉念一想:『嘿,至少我今天跑步的距離達標了!』」-泰勒(Taylor-Nicole Limas)